现象式教学:谢家湾小学第八期中芬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11月12日到15日,芬兰芬中教育协会.谢家湾小学教学深度教研活动又如期进行。在4天的时间里,芬兰专家与谢家湾小学共同研讨了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学科课例12节次。6位芬兰专家围绕“现象式教学”做了5个学术报告,执教2节观摩课,并组织开展了3个半天的“现象式教学”实践活动。
参加交流研讨的除了谢家湾小学的全体教师,还有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骨干校长(教师)、凉山州、友好学校等各地驻校团队,区教师进修学院领导、教研员以及区内教师代表400余人。
暑假里,学校有22位老师前往芬兰进行教学交流,亲身实践了“现象式教学”,受益良多。在回校的汇报中,有趣的教学活动、新颖的学习方式、深入的研讨形式让老师们很感兴趣,跃跃欲试。为了让更多的老师了解、参与、实践“现象式教学”,本次的中芬教学交流活动,也聚焦“现象式教学”进行深入研讨。
李栋老师多次讲起“现象式教学”,老师们也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但对”现象式教学“没有系统的学习。本次,芬兰四位专家围绕现象式教学,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芬兰现象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Matti和Kirsi 分别从基础理论和教师设计角度为大家介绍了现象式学习。我们明白了:现象式教学要具备真实性,一定是来源于真实生活场景;现象式教学选择的应该是有意义的内容,与学生所学各学科有一定联系;学生要进行全面整体的学习,融合学科开展活动。现象式教学活动的设计重点要考虑谁会参与,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呈现现象式学习的成果,以及最终怎样进行评估。
Janne老师和Leena 校长则从技术角度和学校层面介绍了如何利用工具高效开展现象式学习及各学科如何融合设计活动。
听了四位芬兰专家的讲座,老师们对现象式教学有了认识,但是到底是怎么操作的呢?四位老师带来了两堂“现象式教学”课例展示。
纸火箭和实心球谁飞得远呢?Matti和Janne共同展示了一节科学课《纸火箭和球哪一个会赢呢?》,开课的实验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个现象,轻的纸火箭并没有重的实心球飞得远。课堂上,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一个火箭,尝试让纸火箭飞得比实心球远。设计前,老师带着学生学习空气动力学。通过蜡烛、胶带、剪刀、纸、胶管等工具,每个学生都在动手操作……在火箭制作过程中,科学、数学、艺术、手工等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当每个孩子带着纸火箭试飞,最远的飞出了20多米时,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通过对比,孩子自己总结出飞行的远近与密闭程度、气体压力等因素有关。一堂课内容不多,可是一个较难的科学原理就这样在孩子的自我学习和操作中轻松地学会了。
每个人都有情绪,每个人都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Kirsi和Leena就以此为题上了一节情绪主题的现象式教学融合课。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表情包入手,引入了开心、兴奋、害怕、幸福、感激五种情绪。每个孩子通过卡片内容用英语向其他同学提问,找到自己一个组的另外三位成员,在分组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展了大量的口语练习。孩子们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镜子中的感受、折纸游戏、画出感受、写故事等游戏活动。课堂上,没有反复地操练,没有整齐划一的朗读,只有为了需要而进行的交流。可以想象,当孩子在生活中产生某种情绪时,所学习到的词汇一定会跃入脑海,冲口而出。
在研讨活动中,我们的老师也展示了数学、英语、语文、科学课,在芬兰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更加关注生活现象,学习立足于解决生活问题,知识学习从被动接受逐渐变为孩子主动探究的过程。
李栋老师结合现象式教学做了点评。他认为要设计和创设有意义和有意思的话题,选取的内容既让学生有成长空间,又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如情绪这一课堂的教学中,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同时通过对各种情绪的感受、阐释和表达等,提升学生情绪把控能力。课上ICT技术、艺术、统计、写作多元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评价环节,让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判,可以共同提高,还能很好锻炼学生诚实、客观等重要品质。他还认为要用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学生在做火箭顶端时,圆心是否在正中间会对火箭平衡有很大影响,还有火箭是否密闭不漏气、机翼是否平衡等都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的能力。
“芬兰老师会带着大家亲身实践现象式教学”,消息传出,老师们纷纷报名,都想亲身参与,最后有近百名老师参与了三个半天的现象式教学体验活动。
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大家心目中的理想学校是怎么样的?” Matti 老师让老师们相邻4人为一组,围绕话题开展讨论。讨论后大家的思路打了,“我理想中的学校,老师应该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我理想的学校,教师应有较高的薪资”……Matti 用思维导图对老师们的想法进行了分类汇总,明晰主题。第一阶段大家主要抛出现象,在教师带领下根据大家的反馈逐步明晰学习研究的主题。
随机分组,合作更有效。没有了传统的分组方式,“出生月份是1-3月的老师是第一组”……根据生日月份的不同老师们分成了四组,每个组集体讨论确定一个主题。这样分组后,打破了固有思维方式,一个组里既有熟悉的老师又有比较陌生的老师,既有语数老师,也有音乐、体育等各学科教师。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确定了本组的研究主题,组成了校园环境组、学校管理组、学校人文组、学生活动组。大家按照需要分成小组,明确了学习研究的问题。
深度探究,操作中学习。各组都围绕“完美学校”展开深入讨论和研究,由于研究内容和角度不同,各组采用形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学校人文组通过校园随机采访,询问学校教师、学生、工人等“在学校里你什么时候最快乐?”学生说:“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得到教师表扬的时候,帮助了别人的时候,我最快乐!”他们便在这里找到理想的学校中,如何构建更好的人际关系。学生活动组,则主要通过对学生活动方案的具体研讨与拟定,表达自己对完美学校的理解,大家针对不同的主题采用合适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
展示成果,深度学习。学习环境组的老师们分几个小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一组通过情景演绎,门禁智能体检装置、课上360°实验投影等智慧校园环境生动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另一组通过模拟高年级学生带新生参观校园种植园活动,展示了他们对完美学校的期待:每个班都有属于自己的园地,花圃、麦地、荷花池……学生在校园里可以零距离接触大自然,学习麦子如何生长。
学校管理组的老师们针对“交通规则”这一主题进行现象式教学设计,并结合PPT进行汇报展示:首先根据学生喜好自行分组,然后设计了不同的分组活动项目。如视频拍摄交通行为中的不良行为,通过绘画制作宣传海报,通过表演引导大家遵守交规……全部活动围绕学生交通安全服务。大家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展示,每个组表达想法,同时更是在学习其他各组的学习成果和表达方式。
最后,李栋老师为我们的现象式教学实践学习进行指导。不管是现在的现象式学习还是以前所提的项目式学习或融合式学习,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现象式教学不能只站在学科角度或项目角度进行融合。他指出现象式教学的“抓手”是一个好的主题,这个主题必须满足几个条件:一是学生要感兴趣,二是课堂上易于操作,三是要联系课程和教材。李老师还强调现象式教学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反馈进行适时的修正,最后还要给予科学的评估,这样现象式教学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经过芬兰专家对现象式教学的讲座和课例展示,并带着我们深入体验现象式教学,我们对现象式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有老师说:“下周起,我也要在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现象式教学。”为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我们会一直学习、一直研究,不断前行……
曾经分享:
在谢家湾小学:重庆市教育学会2018学术年会暨“刘希娅校长工作室”挂牌仪式隆重举行
六年影响一生 ——福建省“十三五”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到重庆谢家湾小学跟岗研修
这样办学:“六年影响一生” —— 一份特殊而有意义的教师节礼物
让教师享有尊崇感是最好的教师节礼物:谢家湾小学2018教师节活动期待
学习研究也是一种暑假生活方式——走进谢家湾小学小梅花课程工作坊
改变的感觉,真好! ——谢家湾小学第七期中芬教学交流研讨活动
拥抱新时代,做改良世界的中国人 ——谢家湾小学2018届毕业典礼
刘希娅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培训班开班仪式上的发言